邱培呸呸呸 发表于 2014-7-30 14:03:59

马来西亚槟城简介

槟城,亦称槟州,马来西亚十三个联邦州之一,马来西亚半岛西北侧。位于马六甲海峡的整个槟城被槟城海峡分成两部分:槟岛和威省。威省的东和北部与吉打州为邻,南部与霹雳州为邻;槟岛西部隔马六甲海峡与印尼苏门答腊岛相对。光大为槟城著名地标。它是马来西亚重要港口,是续首都吉隆坡和南方贸易门户新山市之后的全国第三大城市,也是马来西亚第二小的州属槟城州的首府。
槟城于 1786 年时被英国殖民政府开发为远东最早的商业中心,今日的槟城,已经是一个反映东西方独特情怀的熙熙攘攘之大都会了。
槟城不仅以多元文化和谐发展著称,而且以“电子制造业基地”享誉全球。槟城被誉为“东方硅谷”。
槟城的经济是以贸易、工业、旅游业及农业相混合的经济体。高科技工业在此发展得更加完善,因为许多国际电子公司纷纷来此设厂,以生产电脑周边的配备、电路版或芯片等。一切和旅游业有关的服装业,槟城也发展的很好。
槟城已经是最主要的旅游景点,它并且还是亚洲最主要的开会、大型会议及展览中心。
2013年2月22日,雅虎网站公布世界八大退休后最适合居住城市,槟城被选为世界第四大退休后最适合居住城市,在这评选中槟城是唯一入选的亚洲城市。经过英国的考察中,槟城也随之在2013年获得欧洲颁奖的最佳市政局奖。槟城亦在2013年获选入“亚洲最宜居城市”的名单,取得第八名,吸引各大集团前来投资。2014年,槟城获得“全球40大最佳旅游景点”美誉,在排名中获得第八位。地理

经纬度:N 5°24',E 100°14'。 槟城:意指岛屿本身,素有“东方花园”美誉,马来西亚 旅游胜地之一。 槟

槟城城市交通图-最新erlinyou版
城州范围包括: 槟岛:位于马六甲海峡 ,行政上划分为两个地方政府,即东北县和西南县, 威省:地名是根据英文旧称Province Wellesley翻译,然而独立后官方已正名为Seberang Perai, 位于马来半岛西海岸面对槟岛的部分,行政上划分为三个地方政府即威北,威中及威南。 首府乔治市在槟榔岛东北方,是马来西亚第二大城市。也是一个古老历史文化的城市。 沿海为狭长的平原,内陆多山地,岸外小岛包括木寇山 (Jerejak Island)等。
槟城州的首府乔治市,面积23平方千米,人口约24.8万,位于槟榔屿岛东北部,马六甲海峡北口,槟榔屿海峡西岸。离大陆3.2千米。年平均气温26.9℃,年降水量2434毫米。1786年辟为自由港,为印度一中国航线上的停泊港。后发展成海峡殖民区首府和商业中心。工业居西马来西亚北部地区首位,生产锡、大米、椰油、肥皂、藤竹器、电子仪器等。80年代,横贯西马来西亚北部的东西(北海一哥打巴鲁)大道通车,兴建 8 千米长连结槟城与大陆的槟威大桥,密切了槟城与西海岸带的联系, 扩大了腹地 。 槟城港占全国各港总吞吐量的25%,出口橡胶、棕油、锡与木材,进口燃料、糖与肥料。名胜有龙山堂邱氏宗祠、张弼士 别墅、桥生博物馆、蝴蝶公园、蛇庙和极乐寺。岛内设有马来西亚理工大学 和拉曼大学 分校。
槟城以槟榔树而得名,并有“印度洋绿宝石”之称,既有美丽的海滩与原野风光,又有众多的名胜古迹。槟城也被称为美食天堂。

槟榔屿南北长24公里,东西宽15公里,面积285平方公里,人口约150万。岛上最高的槟城山,海拔830米,可乘登山缆车直达山顶,在山顶尽览全岛和海峡的景色。岛上有中国式的极乐寺、缅甸式的卧佛寺,也有马来西亚最大的海港城市乔治镇和东南亚第一、世界第三长的跨海大桥。

槟城和新加坡、香港一样,也是购物者的天堂,市内居民也以马来人和华人为多。由于受英国的影响,市内的建筑物欧洲风味很浓,名胜地点也很集中。
槟城一向有东方之珠的称号,是东方城市中最如诗如画及最浪漫的城市之一。它位于马来西亚道西北的海岸边。槟城这名字,乃取自当年遍布在该岛上的槟榔树而来的。槟城,于1786年时被英国殖民政府开发为远东最早的商业中心,今日的槟城,已经是一个反映东西方独特情怀的熙熙攘攘之大都会了。
槟城州是由槟城岛及半岛威省的共同组成。两块土地是由全长13.5公里的槟威大桥所连接左一起,这座桥也是亚洲最长的桥梁之一。此外,这里亦有通往威省的渡轮服务。
位于槟城岛的乔治市是该州的首府,这是一座富有历史传统的城市,如今它已经被规划及发展成现代化的都市了。槟城的某些地区还保有过去非常古老及典雅的足迹,例如:狭窄的街道、三轮车、庙宇及业者辛勤搬运货物等景象,这些似乎是属于被遗忘的时代之跋蟆?
槟城亦是新、旧货品的购物天堂,旅客可在此购得价廉物美的货物。举凡各类照相机、各种类的电子及电器产品、服装、峇迪布料、纪念品、古文物及玩具饰品等,皆可以很低廉的价格买到。
槟城岛也以其美食闻名于本区域,食物种类从娘惹美食到小档口的油饭、炒粿条(河粉)及槟城叻沙等,其食物风味和其他州属有很大的差别。

历史

槟城州的岛屿槟榔屿在马来历史书籍马来记年之书就记戴有Polo Pinang之称,而当年的郑和航海图中就有槟榔屿之称,这是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唯一在6百年来仍然沿用航海图上的华文名称的地方。
槟榔屿此地理名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永乐年间成书的《郑和航海图》中。15世纪中,一部中国舟师使用的海道针经《顺风相送》就纪录从马来半岛的昆仑岛(Pulo Condore)到槟榔屿的航行指南,可见在15世纪槟榔屿已经和中国通商。

马来西亚槟城槟城极乐寺
槟城是于1786年,由FRANCIS LIGHT莱特船长所发现的。莱特船长是在答应吉打苏丹,英国将保护吉打免于暹罗的侵略后,代表东印度公司接收槟城的管辖权。 当莱特抵达时,这里还是人烟稀少的岛屿。有故事流传谓,当年莱特以大炮将金块射进内陆去,来鼓励工人协助开发这片土地。
他将该岛重新命名为威尔斯王子岛,事因征得这座岛屿时,适逢王子生日。
他很快的将乔治市发展起来,不久,他亦占取了邻近大陆的一片土地,后来被称为威省。
莱特将乔治市发展为免税港口,他并且鼓励移居本地的住民,尽量开垦土地,这座原本荒无人烟的岛屿,在莱特的带动之下,其人口竟然多达一万人。
1805年,槟城成为孟卡的臣属地。它过后被升级为第四印度殖民政府,拥有和马德拉斯及孟买相同的行政架构。
1826年,马六甲及新加坡的管辖权转移到槟城,海峡殖民地于焉成立。经济发展得非常迅速,1816年乔治市设立了第一所以英文为教学语言的学校,大英义学。
1910年孙中山先生在槟城主持“庇能会议”。这个事迹在2007年被珠江电影与深圳影视厂联合拍摄一部电影《夜明》。
故事

1786年3月,英国东印度公司根据莱特(英文:Francis Light)的建议,以槟榔屿为英国海军基地。莱特为第一任总督,他在任期间鼓励华人及其他移民进入槟榔屿,令槟榔屿日益繁荣。
海峡殖民地:英殖民时期之新加坡、槟城、马六甲叁港口 最高行政长官由华人担任;未设苏丹之州(其他叁州为马六甲、沙巴、和砂劳越)之一。
早期为孙中山及中国同盟会和革命党在东南亚的根据地。
除了创办光华日报, 革命人士也在槟榔屿组织“槟城阅书报社”鼓吹革命。黄花岗起义即辛亥“三·二九”广州起义就是孙中山和赵声、黄兴、胡汉民、邓泽如等同盟会重要骨干于1910年11月13日在槟榔屿议决和策划的。
据说,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就有4人来自槟榔屿,可考的只有罗仲霍。 莱特死于1792年,当时估计人口已近一万人。绝大多数杂居在码头处极不卫生的地方,很多人因而死亡。
更难置信的是连莱特本人也是受害者。他因疟疾而在1794年10月21日逝世,终年54岁。
莱特掌理槟榔屿不过8年,就告英年早逝,以致他无法实现其理想,只能交后来者继承。 莱特将槟榔屿命名为“威尔斯王子岛”,但此名挂不住,甚至连以后的史书也少提及,而是惯称为“槟榔屿”(Penang)。
为什么叫做槟榔屿呢?它又不是盛产槟榔的地方。原来这个小岛的形状如同槟榔,因而得名。
马来人一早就将此地叫做“丹绒”(Tanjong),后来马来文译为Pulau Pinang。至于乔治市则一直沿用下来,直到今天我们还是把槟城的首府称之为乔治市,即便在1957年独立后,也不易名,因为它已经载入史册。
根据史书记载,莱特初抵槟岛,只有居民58人。其中三人即张理、丘兆进及马福春在丹绒道光过着打渔生活。
这三位华人在1745年来到槟城,死后化身成为大伯公,比莱特早来41年。在这方面,曾任华民政务司的巴素博士这样说:“一位姓邱的客家铁匠,一位姓张的教书先生及一位姓马的烧炭人,他们都被尊奉为华侨的开辟者。
”巴素也引述史料指出,槟榔屿可以说是华人第一个被鼓励移民的地方。
交通

在陆运方面,槟岛与威省之间以一条长达13.5公里(亚洲第四,世界第九)的大桥连接着,简称槟威大桥,建于1985年。 槟威大桥直接连接马来半岛西海岸的南北大道(PLUS)高速公路,可达北部马泰边境的黑木山(Bukit Kayu Hitam)或南部马新边境的新山。另外,从威省北海, 可由铁路南下直达吉隆坡或北上泰国的合艾和曼谷。兴建槟城第二大桥衔接槟岛峇都茅与威省峇都加湾,总耗资45亿令吉,料2013年9月竣工。
在水运方面,行人和车辆可使用渡轮来往槟岛乔治市和威省北海;快艇服务至吉打州浮罗交怡岛(也称浮罗交怡)和印尼棉兰。
在空运方面,乔治城东南方16公里的槟城/峇六拜国际机场,是西马来半岛北部主要机场。,是西马来半岛北部主要机场。
民族

马来人占42.2%,华人占41.5%,印度裔占9.9%,其它民族人口占0.3%,非大马公民占6.3%。在槟城定居的华人可从分成移民华人与土生华人两类,後者又可以分成华人後裔与华人同当地人通婚者的後代,即所谓峇峇)和娘惹。虽受西洋文化的影响,日常生活中仍保留部分华人传统,注重华人传统礼节、风俗和信仰。
媒体

西马主要的华文报纸在槟城街头到处可以看到,主要有全国发行的《星洲日报》(Sin Chew JitPoh,1929年创办)、《南洋商报》(Nanyang Siang Pau,1923年创办)、《中国报》(China Press,1946年创办)、《东方日报》(2003年创刊)、《光明日报》(Guang Ming Daily,1987年创办)和主要在槟城一带发行的《光华日报》(Kwong Wah Yit Poh,迄今世界历史最悠久的一份华文报纸,1910年由中国国父孙中山先生创办)。其中后两种报纸是在槟城出版的,即《光华日报》及《光明日报》。
中文报纸以简体字为主,偶尔也有繁简字并用的情况。原使用繁体,後来因为教育政策规定及随著中国大陆的文化势力冒起而逐渐改用简体和汉语拼音。不过,在日常生活上繁简并行的情况非常普遍。报纸上的文章均为白话文,买华文报纸看更是华人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槟城是一个多语社会,街上到处是多种文字的招牌和广告。使用汉字是华人商店的标志。政府规定汉字招牌在尺寸上不得大于马来文,但汉字招牌广告仍然显眼,除了通用汉字外,还可见到极少用到的汉字(如“叻、吡、峇、杪”)等等。
法定的槟城街巷名、路标均为马来语,例如Jalan Pinang(英文为Penang Road。直译槟榔路,华人称“槟榔律”,‘律’字乃取自英文‘Road’的闽粤方言音译,与本义无关)。但是许多街巷都另有华语或福建话名称。如“车水路、打石街、打铁街、汕头路”等。华文地名记录华人在槟城生活的历史,是重要的研究资料。
槟城没有自己的电台和电视台,所以有声媒体的影响和大马其它地区应该是一样的。 当地的华人更喜欢看华语节目(闽粤客方言节目的影响也很大)。各语种的电影或电视剧都附有包括华语在内的多语字幕。
友好城市

中国厦门
印尼棉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马来西亚槟城简介